听 · 见 · 韵 I

Hearing Rhythm,

Seeing Rhythm I

Exhibition: Hearing Rhythm, Seeing Rhythm

2022

Ireland

Detailed Page

听·见·韵 I

      《听·见·韵》分为 “听·韵” 和 “见·韵” 两个部分,是以传统诗词为根,诗词中的韵律为骨,声音为媒,继而以传统水墨画的形式诉诸于笔端,使之成为声音的视觉 “抄录” 的多媒体装置作品。这是一个以现代的表达媒介为手段,以传统的诗词韵律为核心的艺术作品。通过声音、影像、多媒体空间装置等当代艺术表达媒介与诗词,绘画等传统表现形式的互相传递与结合来探讨 “韵律” 的存在与表达,及其背后的规律与历史。

展览: 听 · 见 · 韵 I

2022

Hangzhou

Detailed Page

Publication Page

作 品 介 绍


声音,作为一个媒介单独存在时是怎样的 ? 当视觉不再占据主导位置,抛开视觉的冲击,内容的理性,其他感官的先入为主,仅仅是声音,它是怎样的存在呢 ? 当声音成为主角,继而将其传达于视觉,那又会是怎样的表达呢 ?

听·见·韵  分为 听·韵见·韵 两个部分,是以声音为主体的多媒体装置作品。这是一个以现代的表达媒介为手段,以传统的诗词韵律为核心的作品。诗词歌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前现代历史中无法抹除的浓墨重彩,即使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之后,合辙押韵依旧是中国传统诗词和谐优美流传千年的重要根基之一。即使在五四运动中,白话文运动与 “新诗” 的改革也未能真正的打破中国人对传统诗词的韵律之美的推崇。似乎在我们的直觉中,传统诗词的格律韵调从来便是本该如此的。然而同许多根植于传统的文化现象一样,我们似乎很难系统性的讲述它们的重要性源自何处,也无法直观的向局外之人传达它们的深刻意义。

听·韵 则是首先通过重复和强调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中的韵脚,将诗词抽象化的同时,将声音具像化,用声音来冲击感官,继而通过打破这些韵律和韵脚来彻底打破诗词本身的流畅度和唯美感,以声音的支离来带动情感的破碎,从而以抽象但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讲述传统诗词中韵律的重要性。

继而以笔墨为媒,效仿传统中国画作为 “声音图像” 的视觉表达, “抄录” 下 听·韵 中所有听觉上的 “图腾” ,形成一幅又一幅的 “水墨画” 。每一幅画都是对同一首诗一次又一次听觉 “手势” 的记录,于是每一幅画似乎都是相似的,却又因每一次的听觉感受是不同的,细看下来,又有着几分的不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声音的流动,语言因韵律而形成的婉转悠扬转化为声音语调间的抑扬顿挫,优美柔长的吟唱化作了支离破碎的声音碎片,而声音又被揉入笔墨跃然纸上,以另一种形式沉于纸端,归于 “传统” 。

参考资料: 叶嘉莹《中华诗词之美》

Previous
Previous

听 · 见 · 韵 II